第1章:赐名忠义
华文帝守业5年,正月惊蛰。
王言斜靠在宽大的狐毡椅上,将自己的双腿尽力前伸,顿时全身都放松了下来,他感觉舒服至极。
这狐毡是源儿亲自给自己做的,虽然不是很厚,但王言就是觉得舒服。
他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,也就十几天没有见到源儿了。
“不知道那丫头现在在做什么?有点想她。”
其实王言最想念的是源儿的那双手,源儿是个学医的天才,两手只需要轻轻1按,就能帮王言消除全身的疲劳。
强按下相思之苦,王言决定干点正事。
他把脸侧贴在狐毡软茸的细毛上,微笑地看着前面1左1右两个大汉。
两个身穿粗布素衣大汉,坐在宽大马车的1左1右,他们颔首低眉,显得十分紧张。
他们不时对视1眼,又偷偷看向这个衣着华丽的年轻贵族。
他们实在搞不懂,他们只是将1个欺男霸女的恶徒给痛打了1顿,为什么会惹得1队披甲操戈的官军来抓他们。
难道那恶徒在朝中有大官撑腰?
他们心里正忐忑不安,不知道此行是福是祸。
“你2人可知道你们痛打的人,姓甚名谁么?”
不知什么时候,王言已经正坐了起来,白皙的脸正带着微笑,看着两个大汉。
那右边大汉1听此言,憋得两腮通红,愤然道:“小人只知道他是个为祸乡邻的恶霸,就活该受我兄弟2人1顿痛打,谁还管他叫什么名字?”
王言只是微微1笑,并没有说话。
左边的大汉连忙抱拳拱手道:“这位公子,不知您是哪位官府的贵人,我2弟虽语出冒犯,但所说皆是实言,乡邻皆可为证。还望公子明鉴!”
王言还是微笑着,这两兄弟都是4方大脸,虎目蚕眉,面目颇为相似。
“你2人,乃是1母同胞?”
左边的大汉立马又侧过身来,抱拳道:
“回公子的话,我2人正是1母所生,1父所养。小人乃是兄长。”
“我方才闻听旁人说,你2人父母早年离世,你们自幼以打猎砍樵为生,至今3十皆未曾娶妻,可是真?”
“回公子的话,此皆是真!我兄弟2人的父亲,乃是我扬国先君武公征倭之时的甲士,后战死疆场。
“母亲养我2人不易,积劳成疾,也于前几年西去了。”
闻听此言,王言神情顿时变得肃穆,微微点了点头。
正要开口,忽听得车外马夫说道:“公子,到了。”
王言遂道:“先下车。”
两个大汉拨开车帘6续1跃而下,2人到处观望起来。
马车带他们来到的是1处园林,4周都是假山池水,高墙大院。
2人心想:这大概就是哪位大官的内宅吧,为何这位小公子要带我们来这个地方?
莫不是要私下对我们用刑?
4周尽是带着兵器的甲士,2人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2人回头1看,只见这位贵公子刚刚下车,正朝他们走来。
忽然,王言伸手过额,1躬到地,竟向2人行了个大大的揖礼。
山野村夫岂能料到,这种贵公子会向他们行这种大礼,来不及多想,连忙也抱拳躬身,还起礼来。
这1幕,也让周围的甲士惊诧不已。
他们也想不到,王言如此身份,竟会向这两个身份低贱的糙汉行礼,而且还是行的躬身大礼。
王言起身,那大汉中的兄长说话已是支吾不清:“公子,您,您这是……?”
王言敛起肃穆的面容,温和微笑起来,径直向2人身后的园林深处走去。
他忽又回首对2人道:“2位随我来。”
3人就这么前1后2在园林小道上走着,后面自然还有1队甲士跟随。
王言道:“你2人可知我是何人?”
有了刚才那1出行礼的大戏,2人也把警惕心放下。
那兄长道:“您必是哪位朝中大员家中的公子!”
王言笑道:“我姓王。”
2人抱拳道:“莫非公子是公室贵胄?”
“我名叫王言,乃是扬国先君武公之子,也是我扬国当朝国君。”
那2人1听国君名号,早已吓得魂飞魄散,双双扑倒在地,磕头如捣蒜1般。
“贱民有眼不识君侯,冒犯君上,该是死罪!”
王言哈哈大笑:“你2人何罪之有?你2人非但无罪,今日反而得立大功!”
“君侯,请恕小人多言,您说我2人立功,此言从何说起啊?”
“你2人可知被你们打的是何人,他名叫李天义,乃是扬国当朝丞相吴子喜的外甥。”
2人相视1眼,自以为惹下塌天大祸,皆伏倒在地,把脸埋在灰土之中,不敢喘1口大气。
“2位壮士,如何不说话了?”
那2人中的弟弟开口道:“君侯,我兄弟2人今日痛殴丞相外甥,自知难逃1死,大丈夫岂畏1死,只是临死之前没把这脏心烂肝的狗贼打死,实乃是遗憾!”
兄长也道:“秉君侯,我们兄弟2人今日死而无憾,只是那恶贼平日里欺男霸女、为害不浅,望君侯明断!”
王言脸上露出温润的微笑,两颊变得通红起来,他每次心情畅快或者激动的时候,白皙脸上都会出现这种嫣红的色彩。
“2位请起。”
“君侯,我们……”
“还要孤,说第2遍吗?”
伏倒在地的2人迅速腾立而起。
“吴子喜的外甥李天义,孤早有耳闻,确实是1泼皮无赖,仗着丞相之亲,为非作歹,孤早想将他治罪,你2人今日打得好!”
2人对视1眼,欣喜道:“君侯明断!”
王言伸手折下道旁树上的1段枯枝,神情肃然道:
“你2人记住,在我扬国,贵人犯法,与庶人同罪。有敢仗势作恶、罔顾国法者,就如这园中的枯枝,迟早被孤剪除!”
2人闻听此言,更是喜上眉梢,双双伏地拜倒,喝到:“君侯圣明!”
看来,民间的传言,全是不可信的。
扬国即位3年的少年君侯,并不是什么整日放纵享乐的昏君,反而是黑白分明、礼贤下士的明主!
他们当然不知道,这位少年君侯,自即位的那1日起至今,已经隐忍了整整3年。
“2位壮士,你们可有名字?”
“回君侯,我等小人,哪里有什么名和字。我父姓赵,只唤我叫赵大,唤我胞弟叫赵2。”
“既是大丈夫,岂可无大名?你父乃是辅佐先君出征的忠臣义士,自今日起,你就叫作赵辅忠,你胞弟就叫作赵辅义。我安排你们到军中锤炼,他日自有用你2人之时!”
辅忠、辅义2人再拜顿首,齐声大喝:“谢君侯赐名!”
…………
“征南将军赵辅忠,夷洲人,父安,随扬武公征倭死。弟辅义,2人并有威名。时扬国相吴子喜甥天义作恶,辅忠、辅义殴之几死,帝重其壮,由是赐名。”
——《华扬春秋·扬志·赵辅忠传》
继续阅读